康希诺研发出全球首款吸入用疫苗 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津药联合院”)实验楼三楼的实验室里,一个正在展示的如奶茶杯大小的塑料杯频频引起参观者的关注。“这个‘奶茶杯’里装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利用这个‘奶茶杯’,被雾化成微小颗粒的疫苗可以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激发黏膜免疫,相当于给呼吸道戴了一个‘隐形口罩’,这样病毒就很难入侵了。”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康希诺”)的研发人员详细地向询问者介绍,“雾化吸入法在优化体验的同时,还表现出显著优于肌肉注射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肌肉注射。目前,我们设在这里的研发中心正在进行下一代吸入用疫苗设备的开发。”

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设备
研发中心再次入驻津药联合院
2022年4月,已经“毕业”离院的康希诺再次在津药联合院设立研发中心,主要开展新冠吸入疫苗、百白破系列疫苗、佐剂的研究与开发及生物制品前沿检定方法的探索性研究,为生物制品工艺开发、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检定方法储备和检定技术储备。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就是在这里研发。“这里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具有过硬的专业设备、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完善的产业生态,这次回归既是一种情节,也是科研的需要。”宇学峰博士坦然道。3300余平米的研发面积,100余人的科研队伍,再次“回家”设立研发中心的康希诺,阵容“兵强马壮”,已是今非昔比。
津药联合院首家孵化企业康希诺
2009年,康希诺“拎包”入驻津药联合院,公司从一间小小的实验室起步、自主研发,“津药联合院在建院之初就定位于创新创业综合性大平台,搭建技术平台、专业化共享设备以及完善的服务机制,让创业者能够将专注创新、研发。”回忆起公司成立之初的情形,康希诺联合创始人之一宇学峰博士娓娓道来,往事历历在目。2014年,康希诺参与埃博拉疫苗的合作研发,随后将研究结果发表在了《柳叶刀》,第一次让全球关注到一家叫做康希诺的公司。经过五年的持续孵化,康希诺于2014年获得首轮融资,2019年3月,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港交所上市的第一支疫苗股。

康希诺在香港上市
2014年,康希诺全体员工经过近6年的团结奋斗,公司具备了从研发型企业向研发生产型企业转型的条件,顺利从研究院“毕业”,正式迁往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的疫苗产业化基地。
两年前,因旗下新冠疫苗率先进入临床试验,康希诺进入大众视线,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前不久,康希诺研制的这个全球首款吸入用新冠疫苗克威莎®在海外推广中再传“捷报”:克威莎®在印度尼西亚获得HALA认证,这标志着康希诺的国际化进程再次顺利向前推进。

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MCV2及MCV4获批上市
【企业家说】
【宇学峰,康希诺联合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是我们'成家立业'地方,在这里,我们实现理想,从敢为勇为到有为善为。从创立第一天起,康希诺生物就定位为根植于中国的全球疫苗供应者,这条路径和目标我们不会变,公司的成长一直在路上,我们会不断完善自己,积极迎接新的挑战和需求。”
【康希诺】
2009年,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成立于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专注于创新、优质、可及的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是行业领先的高科技生物制品企业。康希诺已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H股(股票代码6185.HK)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A股(股票代码688185),是中国科创板开板以来首支“A+H”疫苗股。
康希诺目前已建立覆盖10余种适应症的17种创新疫苗产品管线,上市产品包括:中国已上市的新冠疫苗中唯一一款单针新冠疫苗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全球首款吸入用新冠疫苗克威莎®雾优®(5型腺病毒载体)、中国首个四价流脑结合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CRM197载体)曼海欣®、中国首个采用CRM197载体的二价流脑结合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CRM197载体)美奈喜®和全球第三个,亚洲第一个进入临床研究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另有多款中国最佳疫苗、中国首创疫苗、全球创新疫苗、全球最佳疫苗处于研究及临床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