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png)
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核心区(北区) 京津冀智能医药产业园(南区)
2006年6月,中国国家科技部与天津市政府签署协议,共建“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作为“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的核心和标志,率先启动建设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津药联合院”),并形成国家科技部、商务部、原卫生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四部一市”共建机制。津药联合院以创新药物和生物医药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服务为切入点,打造并运营临床前系列化公共平台,聚集一批国内外高水平人才、技术、项目,形成一批优质创新研究成果,努力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集聚和培养中心、国际合作的桥梁以及生物医药技术研发转化的领航区和标志区。
2009年6月,津药联合院正式建成并投入式使用,探索践行“政府搭台、市场机制;国有资产、企业运营;不设围墙、开放联合;国际认证、互利共赢”的建设和运营模式,构建“专业化大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新机制。国家科技部与天津市政府就为津药联合院确定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宗旨,围绕这一宗旨,充分发挥科创平台策源、孵化、服务作用,在研发服务、企业孵化、项目投资、人才引育等四个方面持续用力,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构建全链条转化生态体系,推动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津药联合院建有涵盖药物早期发现到临床前研究药物开发的系列化专业技术平台,下设创新药械研发中心、药物分析测试中心(瀚盟公司)、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中心(旭和公司)、细胞微囊泡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外泌体众创空间)、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基地、脑机智能创新中心等技术平台,获得CNAS、GLP等认证资质。与南开大学、康希诺共同建设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累计承担国家、天津市重大创新研发项目130余项;技术平台服务客户累计超过1000家,各类技术服务近23万次,服务范围辐射全国。
作为国家级生物医药研发综合性大平台,津药联合院建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国首批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医脉众创,新建细胞微囊泡研发和产业化的专业众创空间——外泌体众创空间和生物制造创业创业基地,形成“专业综合大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企业培育孵化新模式。现有孵化面积近10万平米,拥有共享专业仪器设备3000余台(套)。截至2023年末,累计引进培育孵化科技型企业超过400家,培育出上市公司康希诺、丹娜生物、全和诚、阿尔塔等一批优秀企业,5家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6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余家天津市雏鹰、瞪羚等企业;吸引四川科伦药业、迪沙药业、民生药业、河北仁合益康、国药国际、辰欣药业、上海创诺医药等一批国内大型药企先后入驻设立研发中心。
.png)
为第400家引育孵化企业--医工医脉授牌 京津冀智能医药产业园揭牌启动现场
津药联合院精准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天津市生物医药智能化产业创新中心,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打造京津冀智能医药产业园(南区),围绕“算法、算力、数据、应用场景”打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基于数据的干实验,与国家生物医药创新园核心(北区)开展生物、化学的湿实验,相互呼应、支撑,更加精准、高效地服务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形成“一院两区”的发展新格局。
津药联合院积极探索“投资+孵化”创新培育模式,设立医脉产业基金、医脉种子基金,发挥贴近项目、贴近团队优势,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前沿战略方向,重点围绕智能医药、核酸药物、高端医疗器械、CXO、动保健康等专业细分领域进行项目投资,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面向区域发展、面向产业需求,支持不同阶段生物医药项目转化孵化和企业的快速成长。同时,积极探索投贷联动,与兴业银行天津分行合作推出面向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生物医药企业的定制化综合金融产品--“医脉兴业通”。
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高端人才聚集地、创新创业首选区”,联合研究院汇聚了18位国家级高端人才,47位天津市级高端人才,13位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创业领军人才。并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院校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迄今已毕业1040余名。
2013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视察研究院,观看了研究院自主研发产品展示,察看了分析测试中心、药物筛选中心等,详细了解国家创新药重大专项课题研发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研究院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截止时间: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