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不仅是创新成果的孕育之地,更是顶级创新资源的汇聚高地!”4月18日,河南南阳市中医药管理局服务中心主任王晓星在考察现场不止一次发出这样的感慨,同日前来的河北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李海军、河北赵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李志坡在考察现场也是异口同声,尽管李志坡局长已不是第一次到来,“次次来,次次不同。”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这座被誉为“创新雨林”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凭借其全链条技术支撑,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及多维度赋能企业的服务模式,正成为京津冀生物医药领域相关机构部门的“取经地”和合作地。
研究院的磁吸力在哪里?
作为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核心区,研究院的“磁力”源自“实验室到市场”的无缝衔接。“专业化大平台+孵化器+产业基金”构建了从实验室研发到临床应用的完整支撑体系。药化生全国重点实验室、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中心等几大技术平台,为生物医药、化药、中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前沿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研究院的“磁力”更在于“赋能思维”。规模10亿元的医脉产业基金开创了“投资+孵化”的新模式,支持生物医药项目转化孵化和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在投资的同时,研究院还积极做好投后赋能,协助企业对接创新资源、市场资源、政府资源等。另一方面,研究院以“服务包”覆盖政策申报、融资对接、市场拓展等非技术环节,助力企业破除发展难题。康希诺、丹娜生物等企业从初创到上市,以及近百家企业跃升至国家级高新企业,便是最好的例证。
赋能的故事随时都在发生。天津策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研究院入驻企业,致力于制药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在攻克吸入粉雾剂过程中,因缺乏高端研发设备电子显微镜,实验一度停滞。经研究院搭桥梁,策浪生物顺利与药化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对接,设备难题顺利解决,研发重启之后按下“加速键”。
“这里不仅是技术高地,更是创新的发源地。”考察成员发出由衷感慨。一场场跨区域的对话带来的远不只是资源的对接,更有思想的碰撞、新机的萌发和合作的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