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述职评议、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测评、党委会集体研究审议,我院产生了2019年度优秀等次部门及工作人员,院属子公司瀚盟公司和旭和公司也进行了优秀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推选。近日,考核结果已经公示完毕。疫情当前,我们更加需要先进学习、向优秀看齐,勇担使命、积极作为。今日起在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刊发优秀部门和优秀工作人员的事迹。
2019年度优秀等次部门为投资发展部、早期成药性评价重点实验室。
以下是部门事迹介绍。
激发双创动能 为研究院高质量发展贡献新作为
投资发展部工作事迹
投资发展部部门负责人沈亚文,现有工作人员周志超、王艳婷、贺婧、王佳伟、霍津津、张晶。
疫情发生以来,12个高质量项目落户研究院,8个项目在谈,累计孵化企业达295家,入驻企业复工率超过90%,50余家企业近万人次到院工作;全力以赴对抗疫情,面向孵化企业,将防疫作为企业服务的首要任务,竭力为企业在疫情期间开展工作提供帮助,支持企业做好全面复工达产相关工作;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投资发展部逆势而上,各项工作稳步开展,疫情期间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抗击疫情、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并开展项目招商工作的答卷。过去的2019年,投资发展部同样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推动双创升级,助力研究院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左)高质量创业孵化发展论坛(右)
着力引进高端项目企业、研发中心和人才落户。投资发展部承担着人才项目引进、双创载体建设运营等创业孵化工作,持续为研究院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不断助力研究院孵化事业蓬勃发展。2019年新引进21家企业入驻,大力集聚、承接首都资源,引进央企国药集团旗下国际医药卫生公司在院设立检测研发平台,成为第五家入驻的国内大型药企,引进北京新三板挂牌公司虹博基因在院设立下属公司,全年引进企业新增注册资本共1.1亿元。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贾佩凡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冯平福博士、中科院陈策实博士等9名国内外博士及高层次人才携项目团队落户研究院并完成公司注册。
发挥新时代双创服务载体新动能。研究院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和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是研究院孵化事业蓬勃发展的一面旗帜。多年来投资发展部负责建设、管理运营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多次获得国家A类孵化器认定,众创空间连续三年获天津市绩效考核优秀评定。2019年全年组织项目路演、专业论坛、创业辅导、学术讲座等双创活动共35场。6月,建院十周年之际,牵头举办“高质量创业孵化发展论坛”、“创新园专业化平台服务推介会”、“推动双创升级,助力研究院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活动。医脉众创再度参加全国双创周并作主题展示,获“中国百家特色众创空间”荣誉称号。孵化器与医脉众创应邀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和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均代表天津医药产业作主题展示;参加2019 ChinaBio合作论坛、2019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周,并作主题报告与展示。医脉众创团队获“天津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扎实做好专业化孵化服务。盘活资源、集约使用资源,2019年投资发展部与新入驻和续签企业签订140份合同,实现新租面积近4千平米,综合出房率保持在九成以上。依托医脉众创,开展细胞培养和检测、蛋白表达纯化分析和抗体制备检测和食品/化妆品产品研发等实验项目技术服务,为创客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全年提供仪器使用服务4000余次,发挥出了专业孵化平台的技术服务优势,为入驻企业项目提供了一个专业、安全、便捷的工作实验环境。
第二届京津智慧医疗创新论坛
.jpg)
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
瞄准新增长点,抢抓机遇,在金融服务、智能医药、区域合作等方面开展工作。投资发展部不断完善并充分发挥金融服务能力,举办投融资系列服务活动,向多家专业投资机构推荐院内孵化项目20余次,向多家专业投资机构推荐院内孵化项目20余次,10家孵化和毕业企业获融资及投资意向5.9亿元。推动依托研究院设立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与高特佳、国润集团、海河基金、中信医疗、中信国际、中建投等24家投资机构对接,商谈基金成立各项事宜,目前正就基金LP和GP组成、反投比例、投决会成员以及经营办法等方面细化完善方案。
人工智能技术与生命科学技术是时下发展最为迅速的两个产业,投资发展部敏锐找到行业结合点,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医药医疗技术创新融合,积极搭建智慧医疗交流合作平台。在2018年举办两次专场论坛基础上,2019年10月,举办第二届京津智慧医疗创新论坛;12月,举办第二届人工智能与医疗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不断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发展。与天云大数据成立医智生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医药医疗人工智能服务平台,为院内外智能医药项目提供高水平技术保障。
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的发生,传统的工作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产业发展面临着重大调整。疫情虽有压力,但也是推动投资发展部转变意识,提高效率,创新工作方法的动力。投资发展部将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瞄准新增长点,集聚各类产业创新资源,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全面提高创业孵化服务水平,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研究院打造“双创”工作“升级版”。
.jpg)
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在路上
创新药物早期成药性评价重点实验室工作事迹
早期成药性评价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是孙涛教授,现有研究人员张博,陈双、吴海东、孙志翠、刘慧娟、王淑艳、张欢。
天津市创新药物早期成药性评价企业重点实验室是以“创新药物研发早期评价和转化医学新技术新体系建立为目的”的创新型企业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旨在建成国际一流的新药创制技术平台和研发团队,提高新药新技术研发效率,推动产学研结合及制药行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在2019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双丰收。
提升研发环境。提升研发环境。新建了研发实验室,配置了一大批药物研发设备,同时,新建科研人员办公室,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的办公条件。重点实验室研发环境的提升,进一步提升了科研人员的研发效率,研发水平,研发能力。重点实验室研发环境的提升,进一步加速了实验室创新药物研发进程,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加速人才培养。重点实验室1人入选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并获得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入选滨海新区青年英才培养计划,1人晋升副研究员职称。在2019年度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才评选中,重点实验室4名研发人员申请并全部通过评审。联合培养博士后在庆祝五四运动百年大会上,荣获天津市“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在学会任职方面,多人入选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委会常委、天津科学技术学会委员、天津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会生物医学组组长、天津细胞生物学学会常委等。

研发人员
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发现天然黄酮类分子金丝桃苷可靶向YY1/p65/p300互作界面,抑制QKI的表达,发挥抗肝癌演进的作用。金丝桃苷靶点的鉴定为开发其成为新型抗肝癌药物奠定了药理学基础,具有较重要的转化医学价值。
开发了一种基于病理切片染色的新技术来检测药物的敏感性(发表在Cell出版集团综合性刊物iScience)。该技术可以有效地预测伊马替尼与胃肠道间质瘤、索拉非尼与肝癌等靶向药的敏感性。染色结果还可以作为独立的病理指标用于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发现“透疹药”升麻素苷可以增强PD-1的抗肿瘤效果。该工作为中药“透疹药”的药理研究提供了新启示,从天然药物中寻找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小分子对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发现的具有一定的意义。
与以诺制药合作联合报道稀有人参皂苷抗癌药理作用。在我院分析测试平台、重点实验室的多方合作下,通过药理学与药效学的评价,观察到稀有人参皂苷PPD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开发了酸枣仁油口服固体制剂,研究制备出固体微胶囊,并鉴定制粒和压片过程对酸枣仁油固体微胶囊质量和稳定性的影响,该工作建立了功能油脂固体化的研究方法和产品制备工艺,有效解决了功能性油脂不易保存易氧化的问题,为功能性油脂产品开发提供新途径。该项目可直接进行产业化。
强强联合加速成果转化。与多家单位在转化医学研究、技术平台互补、医学项目转化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共建转化医学中心,开展合作并观察到肠道菌代谢物会影响血管内皮的功能,并进一步发现外周血丁酰化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相关性;与天津市消化病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展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同时联合GLP中心共同建立无菌动物研究平台。研究发现小分子药物MDC1636可通过作用于产丁酸菌GlnR发挥肠道菌平衡的调控作用,进而抑制肠粘膜对高脂食物的吸收,产生治疗代谢综合征、II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综合作用;与“至本”品牌护肤品签署深入研发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菌群、炎症和再生”等皮肤医学领域开展系列基础研究;与和元上海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共建“基因治疗药物载体联合研发中心”。双方将依托各自的技术优势,深入推进以AAV为主体的新型核酸药物递送和抗肿瘤基因治疗技术的研发;与东直门医院合作项目“证候类中药清肝解郁方的处方优化研究”,已完成工艺摸索和小试部分,即将开展中试部分的工作内容;与邯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项目“摩罗丹治疗CAG炎性反应代表性成分网络药理学专利实施许可”正在进行项目的实验验证工作。
2020年,重点实验室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交流。支持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及培训,加强与相关领域专家的交流,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进一步加强合作,利用我院的优质项目转化平台,加强与医院,企业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速科研创新,建设科技创新高地。